肚臍旁長有脈搏的腫塊 竟是無聲的不定時炸彈
〔記者蔡淑媛/台中報導〕50歲的郭姓工程師工作忙碌、有三高及中度腎臟病,去年底感覺肚臍旁有像脈搏會跳動的凸起腫塊,就醫檢查發現竟罹患有「無聲的不定時炸彈」之稱的腹主動脈瘤,而且7公分大,容易破裂猝死,接受二氧化碳造影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,疏通腹主動脈血流,半年內動脈瘤就會萎縮,成功解除炸彈危機。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劉庭銘指出,主動脈瘤是因三高、抽菸、肥胖等危險因子,造成血管慢性發炎、硬化,使血管變形及膨大,形成主動脈瘤,大多出現在腹主動脈,雖然不是惡性腫瘤,但危險程度不下於腫瘤,初期往往沒有症狀,一旦破裂死亡機率高達9成。
劉庭銘說,主動脈瘤發生率逐年增加,愈年輕罹患,死亡率愈高,台灣男性發生率約0.85%,女性為0.22%,但有危險因子者發生率就高幸5.8%,由於主動脈瘤膨大的地方會產生血流的渦流,導致血球破壞,產生血栓,一旦腹主動主動脈瘤擴大超過5公分,每年就有10%破裂的風險,被稱為「無聲的不定時炸彈!」
劉庭銘指出,治療腹主動脈瘤過去是以開腹手術,現在多以微創腹主動脈支架手術,在顯影劑和照影設備下放置主動脈支架,疏通血流,使腹主動脈瘤慢慢萎縮,但是郭男腎功能差,加上腳的髂動脈狹窄、內髂動脈阻塞,使用一般顯影劑易傷腎,因此使用不會傷腎的二氧化碳來取代顯影劑,今年5月成功完成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,也在下肢血管放支架,一併解決雙腳血管狹窄的問題。
郭男完成手術後血壓恢復正常,他也減重2公斤,開始運動、健康飲食及減少外食。
劉庭銘建議,50歲以上有三高、抽菸、不運動、家族病史、馬凡氏症等有血管疾病風險的民眾,做腹部超音波檢查,及早發現主動脈瘤治療。
發燒新聞
網友回應